本體廠商和系統集成廠商本身有著親密的關系,但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。
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工業機器人的業務主要有兩塊:
一是機械手本身的研發,包括關鍵零部件、控制算法和設計開發環境等,這一部分保證了工業機器人的可靠運動;
二是機械手在實際應用中針對現場的集成開發,包括工裝夾具、現場使用的焊槍、噴槍等,完整的一個系統的調試開發,就是機器人的系統集成。
工業機械手本體是一個相對標準的執行機構.系統集成是根據實際的使用功能,利用機械手本體,再配套一些相關的結構,如抓手,自動上料,自動傳送等.進行資源整合,配合一起完成客戶需要的動作。
根據對本體廠商和系統集成廠商的了解,它們之間區別大概可以概括為以下兩點:
1、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體系,機械手本體制造有一定技術壁壘,集成商不容易從事本體生產;
2、本體廠商和集成廠商利潤點不同。
先解釋點,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體系。
機械手本體廠商的工作主要是生產機械手本體,負責機械手關鍵零部件生產、控制算法、開發環境設計等工作。然而,直接購買的機械手并不能直接使用。目前工廠中一般還是將機械手作為一臺普通設備(相對于人)在使用,因此,機械手通常需要與各種傳感器(視覺、力覺等)、各種其他設備(流水線、機床等)連接和調試之后才能使用。這就是系統集成商的工作。
機械手的關鍵零部件(驅動器、電機、高精度的減速器)和控制系統,到處都有技術壁壘。機械手本體制造有一定技術壁壘,造成了系統集成商不容易進入機械手本體領域。
第二點,利潤點的不同。
工業機械手本體廠商的利潤點是產品的銷售利潤,關注點在產品上;集成廠商的利潤點是施工費用,管理費用,產品插件等。所以集成廠商的成本回收周期較長,要多方配合,不穩定性大。在目前技術背景下,系統集成的性價比不高,所以機械手本體廠商愿意將系統集成的蛋糕分出來。這其實是造成現在本體廠商與集成廠商分離的主要原因。
機械手應用場景(理論上)無限多,不同的應用場景需要有相應的技術人員負責。如做點焊機械手、弧焊機械手生產線,就必須有懂焊接工藝的工程師。本體廠商不可能儲備各領域人才。
傳統工業機械手的技術水平使得系統集成不可規范化。舉個例子,還是機械手焊接,現在的工業機械手需要在每個生產線,為每臺機械手分別單獨人工示教成百上千個路徑點。換一個零件、換一個客戶,都得重新處理。不具有可規范化操作的可行性。而這也是造成機械手在汽車行業使用多、而3C行業使用較少的原因。